看见长春 国内热点
把“丢失”的睡眠找回来
2024-03-29 10:28:08 来源:

通过精确监测进行睡眠疾病诊断,找到“病根”,从而更好地治疗。 于慧 摄

利用仪器可发现睡眠中的问题。 于慧 摄

睡眠障碍患者正在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 王菁菁 摄

一名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正在接受用失眠治疗仪疗病。 王菁菁 摄

白天没精神、夜里睡不着;入睡困难,睡着易醒,频繁起夜;本以为熬夜后补觉能精神百倍,醒来却是身心疲惫;在经历了一整天的忙碌工作后,本想要在夜晚安然入睡,却成了奢望………生活中,不少人遭遇睡眠障碍。他们忍不住直呼:想要睡个好觉,太难了!于是,只好靠着手机视频催眠,借助褪黑素入眠……也有不少人因此专门求医。

近年来,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广受关注,很多医疗机构还设立了睡眠医学中心。在长春,也有多家医院设立了专门的睡眠障碍门诊或睡眠专病门诊。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了解到,睡眠障碍人群呈现发生率升高、患病人群年轻化等新特点,睡不着、睡得多、睡不稳、睡不醒等情况尤为普遍。

睡眠是影响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几乎影响生理系统的各个环节。睡不好觉并非单纯失眠那么简单,睡眠障碍的背后,可能隐匿着其他疾病。从根本上解决睡眠问题,要明确原因,采取科学对策。

睡眠障碍涉及多种相关疾病

“没想到,我睡眠质量这么不好!”最近一段时间,市民刘阿姨白天总是犯困,夜里却入睡困难,为了找到原因,她走进了市人民医院睡眠专病门诊。

“近年来,有睡眠障碍的人群不断扩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接诊医生张国对刘阿姨进行了病因分析,他说,影响睡眠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与自身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睡眠环境,如声音、光、温度等;自身因素可能包括生活习惯,如饮酒、喝咖啡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生活工作压力大和不规律的生活节奏成了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

“睡眠专病门诊可以帮助有睡眠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解决睡眠问题。要发现问题在哪里,首先需要进行精确监测。”张国介绍,为了获取更准确的监测数据,多导睡眠监测仪可谓“金标准”。通过计算机软件连续同步采集、记录和分析睡眠期间的脑电图、眼动电图、肌电图、口鼻气流、呼吸努力、氧饱和度、体位等多项生理、病理性参数,进行睡眠疾病诊断。

“建议您先通过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一下睡眠情况。”听了张国的建议,刘阿姨“住”进了睡眠专病门诊所在疗区的病房,全面监测自己的睡眠情况。临睡前,医生为刘阿姨的头面部贴上了电极贴片,监测其脑电、眼电、肢体肌电等数据。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看到,您在睡眠中出现过呼吸暂停,甚至严重到憋醒。这就要进一步判断,您是不是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照监测数据单,张国向刘阿姨进一步解释说,这种睡眠障碍性疾病是一种以睡眠打鼾伴随呼吸暂停和日间嗜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往往还伴随晨起之后口干口苦、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和打瞌睡等症状,患者自己往往难以发现。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起反复发作的夜间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甚至出现夜间猝死。可以说,这是一种有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疾病。”张国说,睡眠在影响我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同时,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老年痴呆等慢性病,“睡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持续的慢性失眠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生,甚至增加死亡的风险。”

睡眠障碍往往需要身心同治

每周一、周三上午,市第六医院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主任张宇朋都会到睡眠障碍门诊出诊,这时,候诊区总是爆满。患者中,有工作压力大且饱受失眠困扰的上班族,也有上了岁数整日睡不踏实的老年人,更有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出现睡眠和情绪双重问题的学生……在两个多小时出诊时间里,张宇朋通常要接诊三四十名患者。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多导睡眠监测仪、贝多芬音乐治疗仪……3月20日,正值张宇朋当班,在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治疗室内,六七台辅助治疗睡眠障碍的仪器同时开机治疗,复诊患者早已预约满员。张宇朋告诉记者,仅在睡眠障碍方面,他一年接诊的门诊量约2000人次。而在该院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全年患者接诊量则达到8000人次左右。中心疗区共设有60张床位,处于常年满床、一床难求的状态。

“目前,在睡眠障碍门诊和住院患者中,主要以成年人为主,其中中老年人占比为50%~60%。近年来,青少年和青年群体的就诊量明显增多。”张宇朋从事心理科、精神科临床工作20余年,对睡眠障碍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情况了如指掌。张宇朋说,青年群体的睡眠障碍多源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同时伴有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分离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对于老年人,过早出现失眠问题要重视,这可能是单纯失眠症,也可能是焦虑抑郁或躯体疾病的并发症。

“睡眠和精神、情绪问题密切相关,睡眠问题的治疗往往需要身心同治。”张宇朋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典型病例:大一女孩可可(化名)曾出现失眠、心慌、手抖等症状。到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一系列检查后,未发现心脏有何异样。在服用中药改善睡眠后,新的困扰又出现了——可可出现睡眠增多的症状,日均睡十三四个小时。此后,可可还出现了情绪低落、无兴趣、厌学、昼夜颠倒、人际交往困难等情况,后被诊断为抑郁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可可的情绪得以改善,但是睡眠减少问题再次出现,一晚仅睡一两个小时。为了解决睡眠问题,可可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第六医院睡眠障碍门诊寻求医生的帮助。

治疗前,医生给予细致评估,最终发现可可睡眠增多和减少的情况,源于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疾病伴随睡眠紊乱,出现睡眠增多或睡眠减少,并伴有情绪问题。”张宇朋介绍,大部分焦虑、抑郁患者都有睡眠障碍,单纯使用睡眠药物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需要配合抗抑郁、抗焦虑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可可而言,失眠和多眠既是症状,也是疾病。入院后,医生根据评估结果,为可可制订了个性化诊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系统治疗,可可睡眠情况有所改善,情绪也变得稳定,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临床上,像可可这样的病例十分多见。”张宇朋说,有研究表明,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达90多种,不仅包括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还有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睡眠问题也许只是表象,背后可能隐匿着其他疾病。因此要通过检查、评估等手段,深层次挖掘睡眠障碍背后的真正原因。

张宇朋提醒:每周连续3天以上出现睡眠问题(如失眠、早醒、睡眠连续性差),每周3次且连续4周以上,为短期失眠;连续3个月以上的长期失眠,就是长期慢性失眠,极易伴随焦虑和抑郁问题。一旦出现睡眠障碍,应到专科医院或诊室进行综合诊断,进一步排查是否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进而对症治疗。

中西医治疗找回好睡眠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确更易出现睡眠问题。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神经质类型等,都是睡眠障碍的风险因素。”张宇朋分析指出,年龄越大,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越高。在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可达到50%。女性比男性更易患失眠,其比例约为1.4∶1。如果父母存在失眠症状,子女罹患失眠症的风险较普通人高。在性格方面,追求完美的神经质类型更容易出现失眠。另外,慢性躯体疾病也易增加失眠风险。

那么,如何科学找回好睡眠?对此,中西医有着相同的观点。

在张宇朋看来,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律和固定的生物钟,是良好睡眠的基础。在睡眠时间方面,建议晚上11点前上床,早上6点左右起床,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傍晚6点后避免摄入带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饮品,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睡前至少1个小时,不做容易兴奋的脑力劳动(比如看容易兴奋的书籍、观看电子产品)。卧室内保持安静、舒适,最佳的睡眠温度在22℃~24℃。

面对失眠问题,不少人选择用褪黑素和一些助眠药物。张宇朋指出,镇静催眠药物的合理使用,的确能让一些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也要辨证去对待和使用这类药物,避免滥用。对于睡眠障碍患者,首先需要诊断明确,遵循个体化用药、综合性治疗的原则。尤其对于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还要规避药物之间的禁忌,可选取物理仪器、心理治疗、生物电治疗等方式。

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老年病科康复科主任孙莉表示,正常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一般在6~8个小时。不过这并非绝对,睡眠时间还要视年龄情况来划分。比如,小孩子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成,一般需要8个小时左右的睡眠。老年人由于年龄大,睡眠需要减少,3~5个小时足矣。睡眠时间除了有年龄划分之外,还要根据人体本身的情况来看,有些肥胖人群,因为耗氧量大,他们需要的睡眠时间要比瘦的人多一些。另外,有研究发现,眩晕患者失眠率也较高。

科学解决睡眠障碍,中医方面有哪些观点和妙招?酸枣仁能解决所有的失眠问题吗?对此,孙莉给出权威解答——

酸枣仁是一味中药,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可以辅助提高睡眠质量,深受失眠人群的喜爱。在网络销售平台上,酸枣仁膏剂、胶囊、茶包、颗粒冲剂等一应俱全。

不过,“酸枣仁虽好,却不是人人适用。”孙莉表示,情绪波动大、身体疲劳过度的人群食用酸枣仁过量,易产生心律紊乱;过敏体质人群,过多食用酸枣仁,易导致身体过敏、皮肤瘙痒等症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也不宜食用酸枣仁。另外,选购酸枣仁要选择正规厂家和平台。

孙莉还建议,保持良好的睡眠,白天可以增加日晒、增加运动量,保持心情愉悦。晚上要少食,保持饮食清淡,睡觉前两个小时避免情绪激动。睡觉前用温热水泡脚、听听轻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

来源:长春日报


分享到